新闻中心

中国高新区杂志:筑巢引“凤凰” 服务换“真金” [br][red]---合肥高新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发展纪实[/red]

  • 信息来源:办公室
  • 浏览:8275
  • 日期:2016-06-06

   QQͼƬ20160606120233.png

  编者按: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到专业的产业地产开发运营企业,从建设孵化器、加速器等物业空间到搭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多样化载体,从单纯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到注重管理服务、价值发现、产业培育和机制创新……实现这三个重要转变,合肥高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新股份’)经历了近14年时间。

    2002年12月28日,随着合肥高新区大建设、大发展的深入推进,为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承载起“立足高新区、服务高新区、建设高新区”的历史使命,合肥高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运营。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对至今仍走在合肥高新区“搞建设、谋发展”一线的高新股份来说,所有求变、升级的背后折射的是一个逻辑,那就是传统制造业的剥离和高科技服务业的替代,所有主动作为和开拓奋进的指针都指向同一个方向:为建设财富高新、和谐高新、美丽高新“筑巢引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筑理想沃土。

高新股份的办公地址位于合肥创新产业园的H2楼内。从H2楼向外望去,园内春色正复苏,嫩芽才露尖尖角,早有花苞立上头。作为合肥高新区管委会直属的一家产业地产专业运营服务企业,高新股份所从事的行业犹如窗外的风景一般,看上去很美且生机盎然。

近年来,无论是从国家的顶层设计还是企业自身的战略意图,产业地产都显示出朝气蓬勃的行业气象。2015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八字箴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是得到热烈的潮应,各地政府都在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地产。

理由很简单,企业入驻,带来产值、税收和就业,对区域的产业扶植和经济发展都有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也是彻底解决城市空心化的有效手段。而产业地产的目标客户都是以企业为主,这些企业除了纯办公使用外,有的还会有研发、生产等需求,使得产业地产的用途更加广泛。此外,科技产业地产讲求的不是一次性收益,而是持续性收益,对政府的税收也是一种持续性保证,与传统地产相比,科技产业地产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另一方面,无论是从所掌控的土地开发面积,还是从已开发的项目知名度来看,高新股份都是合肥市引领翘楚的产业地产开发运营商。科技新城、大蜀山麓的一个个基础设施项目、一栋栋商业楼宇、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产业园区……一个个入驻的企业,一张张飞扬的面庞,一双双希冀的眼睛,又无不让高新股份公司充满了“梦想”的味道,盈溢着一股创新创业的崭新气息。

 QQͼƬ20160606122928.png

化“危”为“机”  令人惊叹的“融资”速度

从2002年正式运营至今,出身“富贵”的高新股份始终走在这个行业的前列。在外人眼里,作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园区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主引擎,高新股份的职责也似乎完成到位。

信息产业园、机电产业园、光机电一体化园、留学生创业园、新材料园、创意孵化基地、科技实业园、中试科技园、明珠产业园……高新股份通过大手笔、大规模地集中建设,这些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的拔节,成为合肥高新区倾力打造的创新创业平台。

科大讯飞,亚太地区最大的语音上市公司;朗坤物联网,国内农业物联网的领军企业;安徽科力,安徽省十强软件企业……很难想象,这些不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均孕育于高新股份2002年开发建设的高新区信息产业园。

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创新产业园一期项目,相继有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公共安全研究院、科大国盾、美国思科等205家企业和科技机构入驻,入驻率超过98%,形成了合芜蚌创新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公共安全产业基地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实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集群成片、扎堆发展……

不过,就在创新产业园二期动工建设时,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那半年熬得心里很苦”,回顾这一段,甄志强仍然记忆犹新。

2010年3月,甄志强到任高新股份副总经理,主要负责公司的投融资工作。履新不到半年,他就“摊上大事”了!原因是国家对政府融资平台实行名单制管理以来,包括高新股份在内的高新区管委会各直属公司银行融资行为被全面叫停,造成公司建设资金调度压力加大。作为高新区产业地产项目的开发主体,高新股份在银行融资之路被封堵后,资金来源更是一度捉襟见肘,发展陷入窘境。

甄志强说,“对于项目建设,资金犹如人体的血液,要么能够自我造血,以战养战,要么需要外界不断输血维持生命。如果血液消耗过大,自身造血能力没有恢复,同时外界输血不可持续,想活下去都难。”

思路决定出路。办法总比困难多。要活下去,怎么办?只有借船出海,化“危”为“机”。2012年,按照银监会《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2〕12号)有关融资平台监测类和监管类两分法,原则上不再批准监管类平台的发债申请,被列为退出类平台的,则可继续发债。而“退出类”是指经核查评估和整改后,已具备商业化贷款条件,自身具有充足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能够全额偿还贷款本息,整体转化为一般公司类客户管理的融资平台。

一纸文件,让甄志强嗅到了希望的转机。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审时度势,将高新股份平台退出工作列入年度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申报材料摞起来一人多高”、“找行长签字都是争分夺秒……”甄志强说,这个“退出”实则是以‘退’为‘进’,为公司的下一步发展铺平道路。“融资平台的退出,可以使高新股份重启银行融资业务,保证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的基础,如不及时退出,高新股份各项经营业务将无法开展,甚至会面临生存考验。”

经过艰难的沟通协调、大量的资料准备、繁琐的申报程序、严格的层层审批,高新股份逐步通过了每家银行的支行初审——省分行复审——总行终审,以及每级审核的授信、风险、法规、分管副行长、行长等审查,终于在2012年8月底顺利取得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农村科技银行及国元信托的总行批复,随后,9月初一次性通过安徽省银监局审核,9月底通过国家银监会复核备案,正式退出政府融资平台。

如今回头看,虽然过程艰辛,但结局总归是美好的。高新股份退出融资平台创下多项第一:安徽省第一家通过总行审批途径退出;安徽省第一家一次性通过省银监局初审;安徽省第一家取得中国银行总行批复同意;安徽省第一家取得交通银行总行批复同意;合肥市退出类平台公司第一家取得银行项目贷款支持……同时在牵头行交通银行系统内创造了多项“速度记录”:一周内取得交总行批复;一天内完成银监会备案文件拟稿、审核、发文;银监会文件下发至总行后一小时内得知结果……

更为可喜的是,在曲折求生的夹缝中,高新股份因为其可观的效益、完善的业务结构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被认为是合肥市的一个重要支点,“成为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以及“为后续的合作开创了一条良好的畅通渠道。”

2012年10月15日11时18分,是甄志强难忘的时刻。安徽省最大的创新平台-——合肥高新区创新产业园二期项目全面拉开建设大幕。

2013年,创新产业园二期15亿银团贷款组团成功,成为合肥高新区成功投放的最大单笔项目贷款,并且该银团项目从策划启动、材料制作、各参贷行省行及总行上会、银团组建、合同签订、抵押办理到首笔放款,高新股份仅仅用了89个工作日,成为合肥高新区又一单又快又好完成的融资业务。

2015年,高新股份再传捷报。9月24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2015〕CP324号《接受注册通知书》,同意接受高新股份短期融资券的注册。本次短期融资券注册额度为6亿元,首期发行3亿元,高新股份也由此成为合肥高新区又一成功进入全国直接融资市场发行债券的区属公司。

“对于一个国家或一家公司来说,首先讲求的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最重要的是有资金作保障。”甄志强介绍说,“受资本市场和政府的热捧后,合肥创新产业园二期银团贷款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短期融资券的成功获准注册,是高新股份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式事件,标志着公司正式获得直接融资通道,成为公众公司,获得更大范围的市场认可。”

据悉,合肥创新产业园二期银团贷款的成功完成,也使各参贷银行从支行到省行、总行均对高新区和高新股份有了深刻的了解,交通银行甚至把自家的后勤部队——金融服务中心搬迁到了创新产业园内,成为创新产业园不可多得的亮点之一。

当如此之多的利好接二连三的发生在高新股份身上,一切看似“偶然”,却又绝非“偶然”。在这些“巧合”的背后,实际上是多年来高新股份对于筹融资模式的探索和深耕,使如今的硕果成为“必然”。历经磨练,当初心中“生怕高新股份不复存在”的颤颤巍巍,如今变得底气十足。

要落春雨,也要有落春雨的气候。甄志强表示,“融资工作拿捏不稳,丢的是企业的未来。但行动验证了高新人‘能做事’、‘做成事’的‘高新效率’”,这正是高新股份的实力所在。

作为高新区管委会的重要筹融资载体之一,高新股份自成立以来,始终围绕“立足高新区、服务高新区”的发展理念,主动创新工作思路、拓宽融资渠道,建立结构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的多层次融资体制。

在甄志强的构想中,“今后,高新股份将继续根据高新区管委会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以银行贷款为纽带,深度拓展构建全周期科技金融体系。在与多家银行建立信用关系和联接通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银企合作,尽快推动金融机构将合作拓展到区内其他项目及入区企业。”从而达到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的目的,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QQͼƬ20160606120319.png

有“繁”有“简”  令人感佩的精细服务

2013年,美国思科计划在合肥设立第四个研发中心,曾就迁址的问题一度烦恼,究竟是落户在政务新区、滨湖新区还是合肥创新产业园?内部出现分歧后,思科索性把这事委托给世界知名的五大房地产咨询机构之一——仲量联行。在仲量联行的实地考察下,合肥创新产业园的评价非常高,以致于最终思科选择入驻合肥创新产业园。

岂料,思科(中国)合肥分公司入驻合肥创新产业园后,其常务副总经理高艳有一种“押中宝”的喜悦。作为一家IT公司,思科对电力容量的要求极高,但是房屋一时没办法提供如此大的电量,企业得去找供电局协商。高新股份得知这个事后,马上出面协调。这种主动“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的行为令她印象深刻,高艳感言,“无论是从整个的配套、交通便利程度以及整个园区的综合服务,园区的方方面面都值得点赞。”

此后,高艳自告奋勇当起了为高新区摇旗呐喊的代言人,“我觉得做技术的人都可以到这里来,因为这里让你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一心一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一棵树、一盆花都有主干和枝叶,主干简单,但附于主干上的枝叶,则有着较多的繁复。主干生出枝叶,枝叶支撑主干,在简单与繁复之中有联系、有统一。这是我们常见的一棵树、一盆花的情景。

肩负着为合肥高新区“筑巢引凤”的发展使命,高新股份的业务构造,大体上也是如此。在“筑巢引凤”上,他们认为,“企业择‘巢’,看中的不仅仅是房子这根‘主干’,更多的是完善的配套、优质的服务、优越的政策等这些繁茂的‘枝叶’。”  在“主干”和“枝叶”的共同支撑下,纷至沓来的不仅有思科,还有深圳腾讯、完美世界、深圳普联等一批辐射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

当然,让高新股份感到无比自豪的,是这片土地上涌现出的越来越多的创业者的身影。怀抱梦想的人来到这里,他们的公司最初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格子间,他既是老板,也是员工。很多人失败了,但总会有人成长起来,他们将拥有单独的办公室,可以多摆下几张桌子、多招几个人……

2011年,作为首批入住创新产业园的华米科技,在选择更大的办公空间时,依旧不愿搬出合肥创新产业园,而是在比邻高新股份的旁边,买下整整一栋房子作为办公区……

无独有偶。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依托,成立之初只有4人的合肥科迈捷智能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如今势如破竹,研制的数字化涡街流量计性能卓越在高端应用场合正逐渐代替进口设备;研制的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性能先进,多个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率先在煤矿瓦斯抽采计量监控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以客户的服务为重点,运营商是否能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的每个环节给予入驻企业相应的扶持和引导十分关键,这无疑是争取客户和市场的杀手锏。” 合肥科迈捷智能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宇介绍说,“以前是4个人围着1.6米的办公桌日夜攻关,刻苦钻研,现在仅公司的研发团队就达到了30多人,办公面积扩大一百倍都不止。”今非昔比的骤变,令他无限感慨,“高新股份在引进创新技术产业方面所展示出的战略布局和眼光,对于企业在发展中所需要的金融、环境、平台等支持都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在合肥华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苏世同看来,这个方法或许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精准扶持、精准服务。”更巧的是,这还是他从高新股份那儿所体验到的感受。“高新股份能给予企业的不仅是在招商阶段的‘硬性’优惠,而在从项目落地生根,再到开发结果的全产业链过程,高新股份还会满足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软性’需求。”

他还跟记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时值合肥华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与韩国Ga-On公司合作开发平板显示设备的probe unit单元期间,合作意向已经达成,无奈在筹划办公场地方面却出了差池。原定从韩国漂洋过海的机器设备放置在二楼,后来得知机器重量(750kg)远远大于楼层的承重范围(500kg),办公场地得重选。哪知,高新股份当机立断,立刻腾出原计划做展厅使用的一楼区域提供给华思安装设备。

QQͼƬ20160606122946.png

高新股份负责人有一句名言,“好设计并不只是一种装饰需求,它还是人们对于生活细节的各种思考,并且综合了包括技术、商业在内的多种力量。”现在看来,这句名言绝非虚言,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顺应机遇、富有远见的布局使高新股份获得融资成功,并且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和较高利润,在资本市场备受肯定;抓稳经济转型的定力,通过区域间的联动集成,高新股份极大地提高了各类资源利用效率,并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就像消费者跟品牌之间的联系,往往很多时候是在购买行为发生之后才开始出现。为了增加客户的黏性,高新股份一开始就理解“创造价值”的重点在于“为客户所想”:缺什么?分成几类?哪类更适合何种业态?

也许你来了,觉得“没有家的感觉,没有社区的感觉,没有交流的环境,”但这些“没有”恰恰就是高新股份的“机会”,保不准,你再来,办公空间宽敞开放,而公寓内部则有丰富的房型和建筑细节——所有这些,都是高新股份为企业服务的“红利”。(中国高新区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