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合肥日报:搭建产业集群平台 构筑企业创业乐土 [br][red]----合肥高新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地产发展纪实[/red]

  • 信息来源:办公室
  • 作者:叶青山
  • 浏览:11117
  • 日期:2014-11-07

项目为王,产业带动。近年来,合肥高新区通过大手笔、大规模集中建设产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和打造“工业发展主引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重要途径。放眼高新区,一片又一片现代产业园区鳞次栉比,一批又一批新兴产业集群“花开满园”,为“中科智城、江淮硅谷”乃至“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的提供了持久的强大引擎。 

肩负着为合肥高新区建设和发展“筑巢引凤”的艰巨使命,身为高新区管委会直属的产业地产专业运营服务企业,合肥高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新股份”)开发建设了创新产业园、科技实业园、信息产业园、光机电一体化园、创意企业孵化基地、明珠产业园等九个主题产业园。在这300多万平米的承载空间里,10多个新兴产业集群发展,500余家知名企业扎堆落户,成为企业成长的“摇篮”、产业集群的“载体”和科技创新的“平台”。高新股份自身也于20144月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房地产开发企业壹级资质,成长为高新区产业地产的领军企业。

两个核心服务

推动区域产业集聚  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大概10年前,产业地产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它是工业地产的升级与换代。

当时,政府一方面要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又要解决日益减少的土地资源问题,迫切需要一种高效利用的产业平台;企业一方面要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又要面临市场运作效率低的问题,迫切需要一个更加优越高效的成长环境。伴随着政府和企业的两方面需求,产业地产应运而生。

信息产业园、科技实业园、明珠产业园、创新产业园……这些产业园区既是镶嵌在现代科技新城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打造“工业发展主引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承载基石。当前的高新区,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布局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聚集为核心,承载与促进产业发展的产业地产已日臻成熟,通过将地产开发、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三方面的发展有机结合,打造出一派产城融合的新景象。

“产业地产不仅可以整合产业群、提升产业效率、孵化新兴产业,而且能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更能有力地推进园区功能的完善,提升土地价值和城市价值。”高新股份负责人介绍,这意味着,高新股份承担的产业地产建设任务,承载了服务高新区和服务企业的双重使命。

为履行好使命,高新股份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建设形态已从最初的集办公、研发、生产为一体的工业园区,发展到“土地节约、功能集成、配套齐全、产业集群”的产业综合体。在已建成的产业园区内,形成了动漫游戏、数字出版、广播影视、公共安全、电子信息、新一代互联网、IC设计等近十个产业集群,打造出了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动漫及服务外包基地、公共安全产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信息产业基地、IC设计产业基地、新一代互联网产业基地等多个产业基地,全部交付使用后,年产值有望超过200亿元。这极大拉升了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了产业集聚,节约了土地资源,履行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另一方面,通过构建配套齐全、服务优质、可租可售的创新产业平台,中小企业免去了拿地困难之苦、资金短缺之忧、配套不全之恼,直接租购便可拥有理想的办公和生产场所,带上生产设备和人员即可投产。目前,高新股份开发建设的各产业园区,已吸引了量子通信、思科(中国)、腾讯、华恒小米等5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住,成为名符其实的科技集聚的洼地、产业集群的福地和创新发展的高地。

 

三项转型升级

提升产业地产内涵 成就专业运营品质

    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

高新股份深刻地认识到,产业地产并不是简单地盖房子、造园区,运营、招商、服务才是核心竞争力。产业地产制胜的关键,除了要为企业提供高品质的空间承载之外,更要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充当同甘共苦的合伙人,努力让企业在每个发展阶段都如鱼得水。

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企业提供更多更好更优质更全面的服务,高新股份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注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致力于为处于产业链条中不同位置的企业或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从研发到成果转化的可拓展空间,并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特色,自身也得到了革命性的转变和提升。

——从“盖厂房”到“搭平台”之变。突破厂房单一的制造功能,转向为企业提供产业配套服务,打造产业服务平台。

——从“做产品”到“做服务”之变。突破提供单一硬件产品的局限,转向树立以企业为中心,从产业和人两方面建立全新的服务体系。

——从“建园区”到“造城市”之变。突破单一的工业厂房开发的运营模式,转向集办公、研发、配套、产业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开发。其中,合肥创新产业园是合肥高新区开发规模最大、配套体系最全、入驻企业最多的产业园区,也是安徽省当前最大的创新平台。

历年积累,高新股份形成了“多、快、好、省”的专业品质。其中,多,是吸引企业多、集中资源多;快,是快速建设,快速形成聚集;好,是优质产业、优质企业;省,则是省土地资源、省企业麻烦,成为引领合肥的产业地产专业运营服务商和中小企业集成服务商。

 

四大产品特色

彰显经济实用价值  践行生态美丽理念

    企业容纳量大。大体量、大规模不仅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前提,也是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基础。早在2002年,高新股份开发建设的单个园区规模就已达到20万平米,近期开发的很多项目面积更是超过了100万平米。其中,仅创新产业园,建成面积就已达到120万平米,能够容纳近800家企业。

土地集约节约。大力集中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集中提供配套设施和服务,使土地利用从低容积率转到高容积率,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明珠产业园是高新股份倾力打造的土地节约集约示范产业园之一。高新股份负责人粗算了一笔账:这里全部是 5层标准化厂房,同样是一亩土地,比单层厂房的容积率提高了很多,建筑面积增加了19万平米,企业容纳量也相应提高了5倍,园区创造的产值和税收增长数倍;而对于高新区来说,有效节约集约利用了土地资源,实现产业地产效益的最大化。

功能复合多样。考虑到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需求,在产品设计上,高新股份根据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客户的行业类型,建造了孵化器、加速器、科研生产楼、标准化厂房等不同产业定位的产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产业类型定制不同的产品。鉴于企业对产品功能的多样化需求,即使在同一产业园内部,也设置了不同功能定位的建设内容。

例如,创新产业园的建设内容由总部办公、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研发中心、商务办公、行政办公、会议展示等功能设施组成,满足企业的多样化生产需求。另外,房屋可以自由分割,运营方式上租售结合,例如明珠产业园的厂房柱距9米,一层层高9米,二层以上层高5.5米,单层面积170058000平米,可分可合,可租可售,灵活多变。

节能生态环保。在园林景观塑造上,将水、树林、绿地、道路、湖面等元素巧妙的组合,设计立体绿化,打造绿色通廊、空中花园、循环水系等景观亮点,构成生态的生产和创智空间。表现最为突出的创新产业园,建有30米宽中心樱花大道、5大主题绿化区,3.7万平米临水绿化带,1.5万平米生态水景,并在高层单体上设置了垂直绿化,做到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春。

在节能环保方面,大范围采用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应用了预制叠合墙板、雨水回收等建筑新技术;大规模应用地热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设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太阳能光伏电站、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有效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其中,合芜蚌试验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因应用了合肥单体面积最大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荣获“安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三大优势支撑

打造产业发展福地  构建企业创业乐土

梧桐茂兮,凤凰来栖。企业择“巢”,看中的不仅仅是房子这根“主干”,更多的是完善的配套、优质的服务、优越的政策这些繁茂的“枝叶”。

生产生活配套一体化。高新股份近期开发建设的产业园,以“产城一体化”为目标,建有完备的生活配套和文娱设施:公寓式公租房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规模化员工餐厅集中提供卫生餐饮服务,高档酒店、咖啡会所、时尚商铺、文体设施成就品质业余生活,直通周边区域的多条公交线路让上下班轻松快捷,银行、超市、通信、通讯、图文、广告、娱乐、鲜花礼品等全面解决员工生活的一切所需。同时,周边精品住宅、优质学校、大型医院齐全,使产业园成为具有城市和产业双重功能的创业置业乐土!

不仅如此,公共生产配套设施也同步配套到位。以创新产业园为例,集聚了2000套各类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建有安徽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中心、安徽公共检测服务中心、安徽高新技术人才市场、深圳交易所路演大厅、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大厅、微电子测试平台、动漫渲染技术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设施,为企业搭建了全面系统的产学研平台。

服务企业一站式保姆化。服务是产业园最为核心的竞争力。高新股份来不仅建设了好项目,还建立了合理的服务机制、服务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商务代理(工商注册、入区备案)、人力资源(人才招聘、人事代理)、专业咨询(项目申报、行业咨询)、科技金融(融资贷款、质押担保)、创新辅导(企业培训、导师讲座)以及园企互动(企业家沙龙)等一站式保姆化管理服务,让企业来时欢心、留下舒心、发展顺心、追加投资有信心。

    产业政策支持全面化。合肥高新区以产业政策和自主创新政策为主线,以人才政策和金融服务政策为重要支撑,构建了“2+2”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产业政策着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六大主导产业,并给以资金奖励和补贴;自主创新政策设立了“科技创新产业化专项资金”,全力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人才政策鼓励企业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给予高层次人才补贴、租购房补贴等政策扶持;金融政策根据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通过各类种子基金、孵化基金、创新基金、风险基金、科技金融银行等投融资渠道,帮助入园企业解决融资题,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合肥日报2014年11月6日第B26版)